2019将是智慧楼宇的技术融合与基础设施筹备之年

去年许多行业话题的热度仍将在2019年持续。数据和物联网(IoT)、无线连接和移动边缘计算(MEC)与布线技术及标准的发展将成为驱动智慧楼宇领域变革的三大因素。智慧楼宇的发展为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奠定了基础,而上述驱动力也推进着融合和相应的准备工作。

2

       数据是实现转型的关键

去年,康普探讨了“集成”对于从智能楼宇到智慧楼宇转型的重要性。然而,物联网的出现让这一切不再仅仅事关网络和连接的集成,还涉及到与其相辅相成的技术。例如,物联网传感器能够探知我们目前无法访问,但不久的将来就会需要的大量各类数据。

想要实现从智能楼宇向智慧楼宇的发展,就需要利用这些新系统所提供的所有数据(其中许多系统尚未被部署)以及来自楼宇旧有系统的所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制定决策以优化楼宇的运营和维护。

我们可以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出一些预测,但无法精准知晓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康普能够为企业所有者提供的最佳建议就是打造能够获取数据的系统和基础设施,且其需要足够灵活,以适用于未来将会推出的新系统。最佳的策略是使楼宇能够生成尽可能多的数据,从而具备未来分析平台所需的灵活性,能够做到提前应对而无需猜测市场未来将采用哪种分析解决方案。

  无线连接

随着物联网不断演进并生成数据,制造商和供应商也通过提供大量的各类设备,实现基本的连接、数据采集以及技术融合。其中一些借助无线和有线网络成功实现超低延迟的设备,将会越来越多地采用MEC,其计算和存储功能也将更贴近网络边缘。此外,虽然许多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可能不需要很高的带宽,但所有设备都需要连接到网络。因此,楼宇内无论是来自WiFi网络还是蜂窝网络的无线连接需求都将持续增长,而即将到来的5G更会助推这一趋势。以5G的实际使用为例,为支持每单位用户吞吐量实现从1 Gbps到7-8 Gbps的提升,商业楼宇业主必须将其当前的Cat5以太网基础设施升级至Cat6A。这是因为采用更高频段的5G技术还无法很好地穿透墙面,所以楼宇业主需要部署Cat6A基础设施让室内无线系统能够支持5G。

  布线技术和标准的进展

如上所述,无线的发展趋势会决定楼宇布线的需求,而功耗是决定楼宇变化的另一因素。举例来说,2018年9月,IEEE 802.3bt标准被定义为最新的四对以太网供电(PoE)标准,该标准同时引入了两种额外的功率类型 – 最高55W的Type 3和介于90W和100W之间的Type 4。因此我们可以预测,相较于带宽的提升,将会出现更多通过结构化布线进行供电的设备。

诸如此类的全球化标准在日益全球化的市场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毕竟,不同地区的要求不尽相同。然而,借助基于标准的技术方法和实施手段,以及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机构的全球影响力和文化意识,企业将能够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竞争,同时还能够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地区差异。

  推进融合

许多运营商已经在着手推进无线和有线的融合,而这种趋势将会一直持续。随着无线网络的应用越发普遍,它们需要相应的有线基础设施来实现回程等技术。上文所提到的PoE技术的发展将助力供电与带宽之间的融合,且楼宇自动化解决方案(例如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简称AIM)也将与有线网络融合。此类解决方案通常是通过专有链路进行连接,但今后我们有望看到更多转向基于以太网的连接,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

  筹备为先

尽管本文所提到的趋势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在2018年进行了探讨,但我们认为在这些趋势全面到来之前,2019年仍是全面开展筹备工作的一年。无论是为无线和有线基础设施、数据分析还是楼宇内布线奠定基础,在为智慧楼宇制定决策时都需要将未来20年内的技术发展纳入考量之中。物联网、5G、MEC等不断发展的技术以及PoE新标准的出台等,都体现了技术的快速更迭,未来依然难以精准预测。因此,只有做好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为未来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灵活性。

  智慧楼宇、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的发展

我们看到针对这一转型的筹备工作始于楼宇领域,而后逐步发展至智慧园区乃至智慧城市。其实,智慧楼宇、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集成。楼宇从智能到智慧的演变正在智慧园区中得到延伸,事实上,智慧园区正是由多座楼宇或一个多功能商业中心构成,这也代表了“集成”的最终范例。例如,智慧楼宇将根据大楼内系统提供的信息执行操作,而智慧园区则是根据每座楼宇提供的信息执行操作。使用无线网络或光纤连接楼宇,就能为更大范围的社区在用水、用电等方面制定决策。通过构建这些网络并不断对其进行集成,我们就能根据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为更大范围内的决策制定提供支持。与在楼宇和园区中执行操作的流程一样,这一切都会被纳入智慧城市系统中,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都会被用于为智慧城市中的市民提供智慧服务并提供安全保障。

为应对数据与物联网以及无线、有线领域种种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影响,楼宇业主和管理者需要在2019年全力做好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我们有望看到智慧楼宇、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中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进一步融合。

拥抱5G,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将迎来新机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领域每十年就会出现新一代革命性技术,持续推动整个ICT行业不断创新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具体到我国移动通信领域,其创新变革的速度更加快速敏捷:中国在2008年启动3G建设,7年之后启动4G建设,4G商用5年之后将启动5G建设,可以说技术更新速度大于世界平均水平。从3G跟随、4G并跑,再到5G领跑,中国的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

数据流量爆发增长带来新的“困惑”

早期的互联网从PC端逐渐向移动端转化,进而催生出消费型互联网的繁荣。这一时期的互联网更多的是通过衣食住行来连接用户个体,人口红利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逐步见顶,消费型互联网开始向产业型互联网转型,工业、制造业开始加快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可以预见,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融合将更加紧密。

根据技术的演进规律可知,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是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迭代升级。相比于其他行业,互联网首先是满足了第三产业的需求,进而开始大规模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这一特点是与其他技术变革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信息通信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3G时代,手机上网和通话是在不同的链路上进行,使用互联网要通过3G网关来连接,打电话则是通过交换中心来接入电话网络。在4G时代,网络实现了全IP化,用户通过4G核心网既能打电话又能上网。这种网络架构也带来了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目前流量业务已经成为用户互联网消费的主要载体。

据5G Americas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18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达到20000PB/月,到2020年将达到40000PB/月。在我国,数据流量也出现了类似的特点。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仅为107MB,2017年底则达到了1776MB,在短短6年时间里增长超过10倍。流量消费已经成为主流。但流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为电信运营商带来收入的快速提升。2015-2018年是我国3G、4G业务快速发展期,但是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增速却呈下跌趋势,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收入增速下降原因众多,一方面是因为人口红利殆尽,用户增速放缓,增量上涨空间已呈疲态。另一方面国内取消漫游费、提速降费等政策措施给行业增长和竞争带来了较大压力。从全球来看,这种收入增速放缓的趋势也较为普遍,据GSMA预测,2020-2025年间,全球的移动通信收入增速仅为1%左右。在5G收益到来之前,行业的整体收入仍将趋于保守。

5G为行业融合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5G的到来能否扭转运营商“增量不增收”的局面?目前看来,5G将给产业界带来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业务发展空间。 

5G技术创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网络切片和移动边缘计算成为5G突出的新技术。在网络切片方面,5G网络平台可针对虚拟运营商、业务、用户甚至某一种业务数据流的特定需求配置网络资源和功能,定制剪裁和编排管理相应的网络功能组件,形成各类“网络切片”,满足包括物联网在内的各种业务应用对5G网络的连接需求。在移动边缘计算方面,5G引入移动边缘计算技术,通过与内容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的深度合作,在靠近移动用户侧就近提供内容分发服务,使应用、服务和内容部署在高度分布的环境中,更好地支持低时延和高带宽的业务需求。

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引入,5G将促进用户交互方式再次升级,为用户提供3D超高清视频、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浸入式游戏等更加极致的业务体验。5G与家居、医疗、汽车、教育、旅游等行业融合渗透,将深刻改变生活方式,带来远程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云桌面等新应用,为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交通等方面提供便利。5G还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效率,给城市管理、照明、抄表、停车、公共安全与应急处置等行业带来新型智慧应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总体上看,5G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人类信息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发信息革命风暴。 

5G应用特点

在众多应用中,区别于之前的移动通信技术,5G应用将呈现出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行业融合成为主流。5G技术的应用已经突破传统通信技术人与人之间点对点的通信模式。要发挥5G的潜力就需要加大力度推动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5G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扩散渗透,尽快孕育出新型产品和服务。

在文体娱乐方面,VR/AR+5G+Cloud有望成为新的发展范式,通过5G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提升画质分辨率,加快渲染和交互的处理速度,降低用户使用VR/AR眼镜的眩晕感,充分发挥浸入式体验。在智慧城市方面,5G技术与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相结合,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连接,形成“人—车—路—云”协同的智慧交通场景,最大限度挖掘网联汽车的潜力。同时,5G的低延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音视频、医疗影像和触觉力反馈的融合,真正实现远程操作手术。在智能工业方面,5G技术在工业数据采集和控制场景中也将得到广泛应用,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5G网络控制来实现精准执行,确保工业设备的准确操作和较高的产品质量。总而言之,5G的应用创新不能仅突出5G本身的技术优势,还要加快实现5G技术与业务产品的融合,推动行业整体创新发展。

二是商业模式亟待重塑。在2G、3G时代,信息通信上下游企业分工较为明确,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重点负责管道业务,华为、中兴等企业重点负责设备业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厂商负责终端业务。但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传统的分工模式被迅速打破。设备厂商开始将能力快速下沉,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开始成为智能终端的主要生产者。其他跨领域企业也对终端业务跃跃欲试,例如小米、苹果等企业早已经将业务扎根智能终端领域,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前期做增值业务的企业,也开始逐步向上游拓展,例如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始积极布局云计算业务。运营商也不甘示弱,通过分公司、基地等形式拓展内容生产领域。可以说传统分工模式已经随着技术的演进逐步瓦解,企业不但面临行业竞争,更要面临跨领域的闯入者。因此,创新型应用和技术不断突破原有规划和设想,传统的先规划设计网络,之后让应用适应网络架构的模式将难以为继。新模式、新业态在不断冲击传统的商业规划模式。

以微信为例,3G/4G时代的网络架构,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OTT应用的出现和普及,导致微信在快速获得市场认可的同时,非但没有给运营商带来足够的收益,反而因为不断发送信令导致网络资源被极大占用。因此,传统的网络设计并不能适应新型产品和创新业务模式,从而导致运营商增量不增收。在行业壁垒被逐步打破的趋势下,如何改变过去的商业模式,鼓励互联网应用研发、内容生产企业共同参与网络架构的设计,推动应用与网络动态适配,推动网络标准的制定工作,成为5G时代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三是产业互联网有望成为主战场。在消费型互联网逐步普及之后,产业互联网成为下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蓝海。大量物联网设备和工业设备将伴随5G以及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成为新的联网终端。根据GSMA数据显示,2017-2025年间,工业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增长100.75亿,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将增长60.49亿,授权低功耗广域网(LPWA)连接数将增长18.28亿。2017年企业家调查问卷显示,69%的企业家认为一旦5G到来,企业服务会是最重要的营收来源。企业连接在物联网连接中所占比重将从2018年的41%攀升至2025年的55%。与此同时,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还需要跨过不少门槛,“标准化”则首当其冲。在企业服务领域,每家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化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尽快统一工业通信的标准,使工业中各行各业的控制平台、软硬件平台实现标准化是5G能否在产业互联网快速普及的关键。

5G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愈发突出。相比于3G/4G网络,5G应用场景中将接入大量物联网设备和第三方企业应用,因此5G将面临更加突出的安全问题。高速率低时延将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网络攻击速度更快,破坏力更大。具体来看,5G将面临以下两方面的安全挑战。

一是安全需求更加多样。5G应用场景更加多元,行业应用对所有环境信息有加密的需求,而个人用户重点关注关键信息加密情况。不同用户的安全需求不同,需要加快5G安全多样化布局。例如,对于自动驾驶、远程控制,在通信过程中如果受到安全威胁则可能会危及生命,为避免车辆碰撞需要高级别安全措施,且不能额外增加通信时延。

二是“信令风暴”或将更加频繁。随着越来越多的IoT设备接入5G网络,海量物联网终端发起的“信令风暴”将引发网络拥塞甚至崩溃。物联网设备安全需求多样,需要降低物联网设备在认证和身份管理方面的成本,支持物联网终端低成本、高效海量部署,因此相关业务需要轻量级安全算法和高效简单安全协议来保障应用安全。

面对新的挑战,5G安全机制要在满足基本通信安全的基础上,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差异化安全服务,要能够适应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及安全构架,注重用户隐私保护,支持提供开放的安全能力。

当前,5G正处于技术标准形成和产业化培育的关键时期,全球各国在国家数字化战略中均把5G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强化产业布局,塑造竞争新优势。与2G萌生数据、3G催生数据、4G发展数据不同,5G或将成为跨时代的技术,除了更极致的体验和更大的容量外,5G还将开启产业互联网的大门,并渗透进至各个行业,通过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为整个互联网行业带来下一个黄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