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门禁系统技术优化升级历程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同样,门禁系统中的“原点”,可以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加密手段,可以是从有限到无限的通讯方式,可以是从“死物”识别进化成生物识别,可以是从单兵作战的独行侠变身为整合平台的中心。

    从简单到复杂的加密手段:Mifare卡→CPU卡
    自从Philips公司发明了简单高效的Mifare 1芯片之后,这种简单的非接触逻辑加密卡技术以其低廉的成本,简明的交易流程,较简单的系统架构,迅速得到了用户的青睐,并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和发展。但随着非接触逻辑加密卡不断应用的过程,非接触逻辑加密卡技术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暴露,难以满足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复杂的多应用的需求。特别是2008年10月,互联网上公布了破解MIFARE CLASSIC IC芯片(以下简称M1芯片)密码的方法,不法分子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低的经济成本对采用该芯片的各类“一卡通”、门禁卡进行非法充值或复制,带来很大的社会安全隐患。因此,非接触CPU卡智能卡技术正成为一种技术上更新换代的选择。

    从有限到无限的通讯方式:RS485→TCP/IP
    在传输距离和门禁点位数上,RS485通讯方式的理论距离只有1200米,在实际应用中这个距离受门禁点的多寡还会有所减少;理论上一条总线可以带256台控制器,而在实际应用中,因为环境、通讯距离的不同,一般一条总线只能带几十台控制器;并且,还存在实时性差和数据易丢失等弊端。

    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化门禁,由于输出为数字信号,可轻松达成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并且,TCP/IP协议作为通用协议,在系统兼容方面几乎可以做到无障碍,在门禁控制器数量上几乎不受控制。另外,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化门禁在内部上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微处理器,传输速度快、容量大、实时性强,适应大用户量的出入口控制(如10万级用户、100万出入记录等),便于实现与监控、报警、消防等系统的实时联动、集成及远程(Web)控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从“死物”识别进化成生物识别:ID卡识别→指纹识别
    无论是Mifare 1卡还是CPU卡,跟门禁系统读卡器都是读取一张内置用户个人信息的ID卡,通过读取这些信息来识别用户是否获得授权。这些ID卡不但容易损坏,而且还会有被盗窃的风险。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聪明的人类开发出了生物识别门禁,通过读取用户的指纹、虹膜、声音等不可复制、完全不同的身体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判断。毕竟,用户的手指、虹膜和声音,很难盗窃,损坏的机率也远远比ID卡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