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有的时候也叫生物特征识别,有的时候也叫生物认证,这几个词都是一个含义。是指通过获取和分析人体的身体和行…
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
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只有配合菲涅尔透镜使用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不加菲涅尔透镜时该传感器的探测半径可能不足。配上菲涅尔透镜后则可达10m,甚至更大。透镜在水平方向上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又分成若干不同的区域,所以菲涅尔透镜实际上是一个透镜组。当光线通过透镜单元后,在其反面则形成明暗相间的可见区和盲区。每个透镜单元只有一个很小的视场角,视场角内为可见区,之外为盲区,而相邻的两个单元透镜的视场既不连续,也不交叠,都相隔一个盲区。当人体在这一监视范围中运动时,顺次地进入某一单元透镜的视场,又走出这一视场。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一会儿看得到运动的人体,一会儿又看不到,于是人体的红外线辐射不断改变热释电体的温度,使它输出一个又一个相应的信号。
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的特点是它只有在外界辐射引起它本身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才给出 一个相应的电信号。当温度的变化趋于稳定时,就不会有信号输出。所以说热释电信号与它本身的温度的变化率成正比。或者说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只对运动的人体敏感。可用于当今探测人体移动的报警电路中。
(1)单相双线——1根火线+1根零线
(2)单相三线——1根火线+1根零线+1根地线
(3)三相四线——3根相线+1根零线
(4)三相五线——3根相线 +1根零线+1根地线
家庭的入户线路通常为单相三线。我国现行标准中依导线颜色标志电路时,一般应该是:相线,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零线是淡蓝色;地线是黄绿相间。以三相插座为例,左侧N是零线,中间PE是地线,右侧L是火线。
家庭用线图
开关
目前,传统的家庭照明布线大多数采用单火线开关。单火线开关只有一组触点,接在火线上,只接通或断开火线。单火线智能控制面板,可直接替换原有墙壁普通机械开关,不用改动任何线路,可手控也可遥控。但由于电源电路、开关电路两个基本模块和灯具是串联,电源电路是通过灯具的回路线作为零线提供电源,当照明灯的功率比较小的时候,电阻很大,无法提供稳定的电能。
零火线开关有两组触点,分别接零线和火线,火线和零线同时接通或切断。智能控制面板大多采用零火线开关。相对来说性能更稳定性,但因需要预留零线,适用于新装修的家庭。
智能窗帘相对于传统窗帘而言,无需自己手动开关窗帘,还可以实现和家中智能场景的联动以及远程遥控,这也就为大家使用提供了诸多便利。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常用的智能窗帘安装方法。
1
画线定位,量好尺寸
在安装之前,应先测量好数据,也就是做好画线定位和量好尺寸的工作。画线定位直接关系到后期窗帘轨道的安装,因此做这项工作时一定要相当准确。接下来需要测量好相关的尺寸,包括:固定的孔距,窗帘轨道安装的尺寸、窗帘电机的尺寸等等。
测量弧形的窗帘轨道时,可按照建筑物弧度造成弯曲弧形的窗帘轨道测量,而其中轨道的总长度=电机和轨道长度+副传动箱长度。
2
窗帘电机的安装
这部分的安装可以说是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窗帘的正常使用。安装窗帘电机之前,需要将吊装卡子按照旋转90°与轨道衔接好,然后将自攻螺丝安装到顶板上,将智能窗帘的电机连好线。
注意安装卡子时,若墙壁是混凝土结构,则除了自攻螺丝之外,还需增加膨胀螺丝来固定,以确保窗帘电机更加坚固稳定。
3
将电机和轨道连起来
一般情况下,窗帘电机使用的履带式窗帘轨道两端装配有传动箱,主传动箱便是与窗帘电机相连,而另一端就是副传动箱了。
在将电机和轨道相连时,要先将窗帘电机放入主传动箱内,顺时针旋转90°,然后再将插片推入传动箱到极限位置,这时传动箱便会自动锁住,这就表示电机与传动箱连接好了。
4
电机调整
调整电机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实现电机接线的正转和反转,这样是为了实现窗帘的开启和闭合的自我定位。在调整之前,我们要将电机和轨道的传动箱分离,调整电机上的两个旋钮,使电机上的齿轮进入齿合状态,而当两个旋钮全部进入齿合状态,再将电机后盖盖好,用螺钉拧紧,固定好定位锁片,调整完成。为保证通电后智能窗帘能够正常运行,应最后再检查一遍。
5
电机程序调节
电机尾端设有一套齿轮和微动开关装置,电机接线要求实现正转和反转,从而实现窗帘开启,闭合行程的自我定位。电动窗帘轨道的安装程序比价复杂,所以如果可以请工人安装,最好还是不要自己动手,以免损坏窗帘电机等配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智能窗帘的安装规范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使用效果。
温馨提示:
强电危险,非专业人士请不要自行拆装;
所有接线应在断电情况下进行并参照产品接线示意图;
负载功率应小于产品标称功率(感性负载减半),接线时应确保负载无短路现象;
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安装距离应大于1米,且模块不要安装于容易受潮或金属屏蔽的地方。
家用智能配电箱的具体功用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引入先进的移动互联技术,可以远程通过手机、PAD、电脑实时监控并管理家里各种用电线路,远程打开电饭煲,空调,热水器,饮水机,让用户感受全新的智慧、便捷 的生活体验;
能及时准确的检测出各用电线路中的电气故障(如漏电,过流,过载,过温,打火 等故障),同时能远程、实时地将故障信息发送到业主的手机和电脑终端上,让业主不再为简单家庭电路故障而烦恼;
偶然性的误操作而导致的线路跳闸能在故障消除后的 3 秒后自动合闸, 恢复正常供电,给用户带来舒心的用电体验;
独有的定时功能,可智慧合理地为养鱼缸自动开启送氧功能,解决您因出差而不能 及时有效地为鱼缸“送氧”的困扰;
兼容远程同步监控功能,增加一个无线网络摄像头,即可在管理配电箱的同时能 对家里的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在传统空气漏电开关的基础上新增了过压,过流、过温、浪涌式防雷、防打火等电气安全保护功能;
全新电子式智能化模块设计,漏电、过载、过流等跳闸保护速度比传统空气开关 的响应速度更快,执行的命令更准确;
可根据各线路通常使用的环境的不同,自由灵活限定各线路用电功率,有效避免 因线路过载而产生的电气火灾。
核心部件:智能主机(即智能网关)1个、电源模块1个、智能漏电保护器1个、双路智能断路器N个(根据户型及大型用电设备确定)
核心配件:8P连接线N/2+1条、2P连接线N/2+1条、软体WIFI天线一条、RF家庭网管天线1条(N:双路智能断路器个数)
可选部件:埋电箱1套(用户可自行购买)、防雷器1个(选配)
1、智能主机(智能网关):电箱主设备,连接上层云平台和下层智能家居设备的通信枢纽和集控中心,是电箱的核心单元;
2、电源模块:电箱供电模块,供应电箱内所有电子端模块的用电;
3、智能漏电保护器:保障用电安全的重要模块,额定电流50A;
4、双路智能断路器:具有过温、过压、过载、短路等用电安全保护功能的重要模块,每路的额定工作电流32A(最多可达90A),额定功率7000W.断路器支持新增,有新增时,通过按主机上的复位键,对电箱内所有断路器进行自动排序;
5、防雷模块:额定工作电压385V,最多可达电流40kA。
1、智能配电箱的雷击保护功能,可以在雷雨天气时有效预防家用家电被烧毁以及预防电器的电池寿命缩短;
2、智能配电箱的定时功能允许设置定时任务来完成设备的控制;
3、智能配电箱允许随时随地远程查看配电状态,并实现远程控制;
4、智能配电箱通过情景模块,实现智能控制灯光明暗、温度高低、窗帘开合、电器关闭;
5、智能配电箱通过网关内子设备智能传感器实现开关温度70°C时自动提醒,90°C时自动断电;
6、智能配电箱通过网关内子设备智能摄像头实现远程监控,安防报警;
7、智能配电箱实现短路时0.04秒自动断电,漏电时0.1秒自动断电,确保家庭用电安全;
8、智能配电箱允许设定过载功率,对大功率负载进行使用限制。如在学校可以通过设定过载功率,限制学生在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
9、智能配电箱在因过载分闸时,可以自动送电;
10、智能配电箱支持定时计划配电;
11、智能配电箱允许用户查看每条线路的用电和总用电量以及电费余额实现电费技术;
12、智能配电箱可设置每路分路器的用电量限制和超额提醒;
13.智能配电箱实时查看电压、电流、电器使用功率等运行参数,实时接收云端推送的消息事件;
14、智能配电箱可以通过手机、PAD、电脑等终端实时监控和控制;
15、智能配电箱的学习功能,通过记录下正常工作状态参数,以此为判断依据实现学习功能。
1、防雷保护:首先是防雷击,吸收强电压,降到可控范围,第二是防浪涌,吸收高能电脉冲,不影响下级设备。防浪涌可用于但不仅限与发生如下情况:正常工作模式下机器设备突发停止或启动;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频繁出现异常复位;
2、漏电保护:总线路漏电流超过30mA/0.1s,智能总开关立即分闸,同时状态变化事件上报云端并通过云端推送漏电事件消息到客户端;
3、短路保护:智能开关出现短路时,采取延迟分闸的方式进行保护(上层反应时间大于下层反应时间,越往终端反应越灵敏),同时状态变化事件上报云端通过云端推送短路事件消息到客户端;
4、过载保护:智能开关的工作电流超过0.85倍其额定电流时,智能开关发出预警信号;工作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采取推迟分闸的方式进行保护,同时状态变化事件上报云端并通过云;
5、端推送过载事件消息到客户端。等待约20秒后,开关尝试自动合闸,若过压情况未消除,开关尝试合闸次数为3次,期间若故障消除,则正常供电,自动解除告警提示;
6、云端保护:云技术的采用,移动端需要将数据通过云端进行加密和存储,再分发到设备端,设备端也需要将数据通过云端加密和存储,再传输到移动端,这样既保证了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又在云端实现了大数据存储;
7、连接保护:智能电箱采用对等加密这种强加密方式实现连接保护,通过建立在云端基础上的对等加密,有效保障了用户的信息安全,实现用户对电箱的专有控制;
8、自动巡检保护:通过客户端设定自动巡检时间,开启自动检测功能确保漏电保护器的工作状态正常;
9、双重开关保护:智能电箱除了强大的远程智能控制功能外,还支持了手动控制模式,以确保智能控制主机出现问题以后,可以切换手动控制模块,保障用户正常用电。同时,维保人员在调试或维护电箱时,切换到手动模块,可以切断远程智能控制,避免维修过程中发生不可控的远程操作引起的风险。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居室的装璜,要求窗帘——“居室的眼睛”不仅要有良好的功能,更要有美化点缀之效果,因此整面墙的落地窗帘比比皆是。如果仍用手工开、闭就显得十分不便,且容易损坏。这样,电动窗帘机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小家电产品之一。档次高的酒店及展厅一般连接整个大楼的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窗帘调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宽大窗户的办公和生活建筑越来越多,这种建筑结构美观,采光良好。但是,窗户的高度或者宽度超过4米以后手拉窗帘却比较困难且辛苦。而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几乎都没有为用户考虑这个问题,使用高档住宅反而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面对超高、超宽的窗帘,电动窗帘电机应运而生,让用户解放双手。
智能照明与智能遮阳都会对光线的管理,白天黑夜场景相互之间有互补性。如白天,屋内光线监测传感器节点在线监测当前光线强度,并根据当前光线值和系统时间来自动控制网络中对应的窗帘电机节点,从而实现窗帘的智能光控。而晚上的亮度调节,主要依靠照明调节。
市面上大多数电动窗帘的控制方式依然是利用红外遥控窗帘的闭合以及开启,单向反馈且无法直接连接智能家居网络,集成度较差。
而像RS485总线、Zigbee等双功通讯,可实时反馈窗帘的位置,精准设置窗帘的打开百分比,可将光线值和窗帘状态及时显示在交互式Pad界面上。
因为大部分无线/总线协议无法做到互联互通,又加上各智能电机厂家的底层协议不同,导致第三方智能对接繁琐,所以融入整个每家智能系统中取决于主机厂家与集成商的集成能力。这并不是智能电机行业的单一痛点,而是整个第三方产品对接至系统集成性的痛点。
管状窗帘电机通过转动带动轨道内同步带,同步带又带动挂钩,实现窗帘的开闭,并内带自动限位装置。以一种Zigbee管状窗帘电机举例:220V 交流供电,带有干触点控制接口,通过电话线水晶头可引出四个触头。
其中一个为COM端,触头K1、K2、K3分别与COM端连接,可实现正传、反转、停止三种功能。为实现由 Zigbee 终端节点来控制此类窗帘电机的转动,节点将电机控制触头分别连接至三路继电器,由节点Zigbee芯片,如常见的CC2530主电路的 I/O 口引脚输出来驱动三路继电器的通断,控制干触点的连接。
单路继电器模块电路图,当节点 CC2530主电路的射频模块接收到电机控制信号时,CC2530 的 I/O 口输出高低电 DAP 平驱动信号,经光电隔离器 TLP521将光电信号转为电信号,又经三极管放大,可控制继电器的吸合。窗帘到位后,行程开关自动关闭电机转动。在同一个时间内,两个继电器仅能有一个吸合,即便是在电机工作期间,操作了反向转动按键,单片机也是先释放当前工作继电器,并延时一定时间后再吸合另一个继电器,防止电机正、 反工作线圈同时通电的危险。
电机类:开合帘电机、管状电机、百叶电机;电动成品帘类:电动卷帘、电动百叶帘、电动蜂巢帘、电动斑马帘、电动香格里拉帘、天篷帘等;其他:电动开合帘导轨。
电机控制类型:常规控制方式:强电控制、干触点控制;总线式控制:RS485总线、KNX总线;支持无线通信:Zigbee、Z-Wave、Wi-Fi、射频(单双向)。
在挑选窗帘电机时一定要根据其窗帘的宽度和高度来选择电机的功率,电机的负载能力要大,以保证窗帘能正常使用。电动窗帘一旦接入电源就开始待机,尽管耗电不多,但时间一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要挑选自动断电的控制方法。
智能家居窗帘与传统的窗帘相比,它不用手动去拉,特别在别墅、高档写字楼、展览馆、大型会议室等场所显得更加方便,只要一按遥控,窗帘自动开合。智能窗帘机可分为机械和控制两大部分。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智能窗帘机械传动形式有绳索牵引式、皮带传动式、直线电机牵引式及滚动螺旋传动式。
窗帘的长宽是根据安装的方法来的,先定好是安装在窗户上还是墙上,超过窗框的以及没有超过的安装方法是不一样的。
安装罗马帘、卷帘、百叶帘的有两种安装方式,一是在窗户框内安装,安装好后帘和墙壁平,这种方式测量简单,只要将窗户的宽度和高度测量就可以了,另一种是罗马帘、卷帘、百叶帘超过窗框的安装方式,那就可以按照你实际需要超过的多少,来确认安装产品的高和宽,罗马帘、卷帘、百叶帘都需要高和宽两个尺寸。
固定开关控制:按下“开”或“关”按钮,窗帘自动拉开或关闭,当窗帘拉开或关闭已经到位后,电机自动停止,当窗帘在按下“开”或“关”的运动过程中,按“停”按钮,电机停止转动,这样用户就可以随自己的意愿控制窗帘开合的大小范围,固定开关避免了人们因遥控器失灵或者丢失所造成的不方便 ;
定时控制:定时控制是通过在定时器中设置开启或者关闭时间来控制窗帘的开启或者关闭;
光强控制:光强控制是利用光电传感器, 根据光照情况来自动控制窗帘的开合,如在光照比较强烈的情况下窗帘会自动关闭而不使室内受到强烈的光照;
APP控制、智能语音控制,不受空间区域时间限制,语音随开随关随启随停。
光敏传感器是比较理想的因天亮、天暗(日出、日落)时照度变化而能控制电路自动开关的电子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可根据天气、时间段和地区自动控制LED照明灯具开闭。在明亮的白天通过减少其输出功率来降低耗电量,与使用荧光灯时相比,面积为200平米的便利店最大可降低53%的耗电量,寿命也长达约5~10万小时。一般情况下,LED照明灯具的寿命为4万小时左右;发光的颜色也可采用RGB(红绿蓝)多彩变幻的方式,使灯光更多彩,气氛更活跃。
红外传感器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而工作的。主要原理是: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光透镜增强后聚集到热释电元件PIR(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上,当人活动时,红外辐射的发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该元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发生热释电效应向外释放电荷,红外传感器将透过菲涅尔滤光透镜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即热电转换。在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探测区内无人体移动时,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的只是背景温度,当人体进人探测区,通过菲涅尔透镜,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的是人体温度与背景温度的差异,信号被采集后与系统中已存在的探测数据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真的有人等红外线源进入探测区域。
被动式红外传感器有三个关键性的元件:菲涅尔滤光透镜,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匹配低噪放大器。菲涅尔透镜有两个作用:一是聚焦作用,即将热释红外信号折射在PIR上:二是将探测区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探测区的移动物体/人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PIR上产生变化的热释红外信号。一般还会匹配低噪放大器,当探测器上的环境温度上升,尤其是接近人体正常体温(37℃)时,传感器的灵敏度下降,经由它对增益进行补偿,增加其灵敏度。输出信号可用来驱动电子开关,实现LED照明电路的开关控制。
与红外传感器应用相仿的超声波传感器近年在自动探测移动物体中得到更多的应用。超声波传感器主要利用多普勒原理,通过晶振向外发射超过人体能感知的高频超声波,一般典型的选用25~40kHz波,然后控制模块检测反射回来波的频率,如果区域内有物体运动,反射波频率就会有轻微的波动,即多普勒效应,以此来判断照明区域的物体移动,从而达到控制开关的目的。
超声波的纵向振荡特性,可以在气体、液体及固体中传播,且其传播速度不同;它还有折射和反射现象,在空气中传播频率较低、衰减较快,而在固体、液体中则衰减较小、传播较远。超声波传感器正是利用超声波的这些特性。超声波传感器有敏感范围大,无视觉盲区,不受障碍物干扰等特点,已经被证明是检测小物体运动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与LED灯具组成系统可灵敏控制开关。由于超声波传感器灵敏度高,空气振动、通风采暖制冷系统及周围邻近空间的运动都会引起超声波传感器产生误触发,所以超声波传感器需要及时校准。
温度传感器NTC(负温度系数)做LED灯具的过温保护被比较早的广泛应用。LED灯具如采用大功率LED光源,就必须采用多翼的铝散热器,由于室内照明用的LED灯具本身空间很小,散热问题到目前还是最大的技术瓶颈之一。LED灯具散热不爽的话,会导致LED光源因过热而早期光衰。LED灯具开启后热量还会因热空气自动上升而向灯头富集,影响电源的寿命。因此在设计LED灯具时,可以在铝散热器靠近LED光源方紧贴一个NTC,以便实时采集灯具的温度,当灯杯铝散热器温度升高时可利用此电路自动降低恒流源输出电流,使灯具降温;当灯杯铝散热器温度升高到限用设定值时自动关断LED电源,实现灯具过温保护,当温度降低后,自动再将灯开启。
由声音控制传感器、音频放大器、选择频道电路、延时开启电路及可控硅控制电路等组成的声控传感器(microphone array)。以声音对比结果来判断是否要启动控制电路,用调节器给定声控传感器的原始值设定,声控传感器不断地将外界声音强度与原始值做比较,当超过原始值时向控制中心传达“有音”信号,声控传感器在楼道及公共照明场所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波感应传感器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设计的移动物体探测器。它以非接触方式探测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移动,继而产生相应的开关操作。当有人走进感应区内,并且达到照明需求时,感应开关自动开启,负载电器开始工作,并启动延时系统,只要人体未离开感应区,负载电器将持续工作。当人体离开感应区后,感应器开始计算延时,延时结束,感应器开关自动关闭,负载电器停止工作。真正做到安全、方便、智能、节能。
站在居住者的立场,从功能的角度看家居生活,生活场景和生活动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活场景,即某人某时在某区域做某件事。例如,一家人在餐厅吃饭,男主人与朋友在客厅聊天,小孩在书房读书,等等。生活场景一般公认度很高,与房间的定义直接相关。
生活动线,即某人从一个生活场景转移到另一个生活场景的路线。例如,老人从客厅回卧室睡觉,一起看电影的客人起身如厕,女主人起床后到厨房准备早餐,等等。生活动线一般被分为三种动线:居住动线,访客动线和家务动线。
智能家居的意义在于保证每个生活场景的舒适度,同时关注在生活动线中,切换舒适场景的简便性,还需要确保整宅的安全感。
众所周知,改变环境是由各种操作相对复杂的电器来完成的。而智能系统是依据居住者的要求,用最简便的方式让电器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地点启停。因此在生活场景中和生活动线上,理解人的要求,了解环境因素,并通知相关电器进入最佳的工作状态,是对智能家居的基本要求。说穿了,就是将复杂的要求,转化为操作的简单。
那么首先,智能家居怎么理解人的要求呢?这要从人机交互说起。
最原始的该是墙装的控制面板了,为了不强制客户改变沿袭多年的使用习惯,它最有存在的价值,当然改变一下操作模式是必须的,因为它可以直接关联生活场景,在操作中一般不会产生质疑。墙装的控制面板还用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在智能系统里,它是最基础的智能控制单元(总线系统的特性),因此稳定性相对最高,当出现系统问题的时候可以作为基础操作。
最离不开的该是手机了,无论出门还是在家,几乎已经是手不离机,丢手机?不太可能了吧!因此手机作为懒在沙发上或赖在床上的补充控制手段,应该不可或缺。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方式,首要的条件该是操作界面足够“人性化”,即不用学习,拿来就用。补充条件该是快速进入。手机控制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弥补“忘了”。忘了是否关了(任何电器),可以远程确认,确认没关,可以远程去关。无论你是离开了家,还是到了另一楼层,还是到了另一个房间。
最倡导的该是语音控制了,说句户就妥了。这无疑是伟大的功能,虽然有点絮叨,“听话”该是最被大众喜欢的了。优势显而易见,当然也会并存着劣势。首先要语音唤醒,也就是要叫它的名字,听到它回答“在呢”,它才开始“听话”。其次,如果距离音箱太远,环境噪音过大,都可能会造成它“不听话”或“听不懂”,只能试试走近点,或换一种表达方式重复了。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有可能在你没叫它时,误认为需要播放“音乐”,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然这项技术一直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相信不久的未来,它一定是完美的智能生活伴侣。
最期盼的该是多样化探测器的加入了。现有的较比常用的探测器有:人体红外和微波探测器、指纹探测器、人脸探测器、光照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空气质量探测器等等,可分为人体探测器和环境探测器。这两类探测器合理地搭配使用,可以作到“完全自动”,即不用动脑来判断,又不用动手来操作。举个例子:老人使用指纹锁进入家门时,一层开放区的空调开启到25度,一层老人房更衣室的灯打开;而女主人回家时,一层开放区和二层主卧区的空调同时开启到22度,主卧衣帽间灯打开。毋庸置疑,高质量探测器的全面应用,加上大数据的应用分析,才是智能家居的方向,也就是物联网在家居上的应用。但广泛应用的前提是探测器的探测值足够精确,应用位置足够合理,当然外形的美观也很重要。
总之,面板+手机+语音+探测的应用,加上设计师对生活场景和生活动线的把控,就可以得到“智能生活”。
理解了人机界面,就理解了人通过怎样的方式告诉智能系统“我要的场景”,并获取它是否已经正确运行的反馈信息。
对于场景设置,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了解环境。
我们自己虽然可以感觉到亮或暗、冷或热,但即感知不到精确的数据,又不知道对我们健康保障的正确指标。因此如果要让自己生活在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必须借助“环境探测器”的参与。依据探测器提供的环境实时的精确数据,加上健康标准指标数值,智能家居就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相关电器来优化环境。而居住者只需要“依赖”,不需要“了解”。比如,适合读书的最低照度;适合睡眠的温度,保证健康的空气质量等等。当然还有安全隐患的探测,如火灾,漏气,漏水,漏电等等,也是环境探测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报警提示以确保及时处置。
环境探测,是生活无忧的前提,也是智能家居的必要条件。当然有些探测器可能需要特殊安装,也可能在日常使用的电器中已经存在,只要安装位置合理,就可以收集正确且精确的数据,就可以利用在智能家居的系统中,作为了解环境因素的手段。
智能家居,通过环境探测器这个“感知器官”主动感知环境,如同增强人的五官;通过面板、手机、语音和人体探测器这些“接受器官”来被动接受来自人的需要,如同延长了人的四肢。接下来由“微电脑”将感知和接受到的这些内部信息,同时可能会辅助以来自“云”的外部信息,经过分析后,将优化了的“生活场景”告知相关电器进入恰如其分的工作状态,完成了人的大脑不可能完成的“运算”。
接下来,就该明确“生活场景”了。说得通俗点,就是与生活状态相匹配的电器如何运行,以确保环境在某时某地某人干某事时,安全、健康、舒适。这四某就是生活的四要素,它与场景的设置紧密相关。
①在哪——已经规划好的生活空间:客厅、餐厅、卧室、书房、卫生间等。这些生活空间又分为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
②干什么——看电视、吃饭、睡觉、看书、如厕等日常生活状态。
③什么时间——白天还是夜里,每天还是每周,冬天还是夏天。
④谁——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成员和临时访客。
对于场景的设置,与生活四要素密不可分。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方法:根据四要素,优化每一个场景的表达方式(名称或图形)——让居住者操作方便,并配置与之相关电器的运行状态——让居住环境安全、健康、舒适。
步骤:从共识的基础场景开始,然后在实际应用中再逐渐精细化到定制场景。装修结束,刚刚入住时,设计师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居住者的生活习惯,设计师要依据大众的生活模式和以往的设计经验,同时要顾及居住者是智能家居系统的“新手”这一特征,设置“基础场景”。应用中,居住者适应了基础场景的操作,发现了这些场景与个人习惯的差异,察觉了操作的不便,此时精细化地定制就可以开始了。
基础场景,始于“在哪”和“干什么”的相互关联。
例如,卧室一定是用来睡觉的,关联的场景无非是“睡眠”、“起夜”、“晨起”、“离开”,附加的场景也与该与卧室的布局相关联。如果有书桌在床边,当然该附加“阅读”场景,如果有电视机在墙上,就需要“电视”场景。
基础场景,深入于对“什么时间”应用,这部分来自于设计师的经验,及对环境细节的把控。
例如,最简单的当属“晨起”场景了,如果每天定时为早六点,周末的懒觉怎么办!如果公卫有窗,白天的光线足够,同样是“如厕”场景,白天可以只打开排气扇,晚上才同时打开厕灯。至于“会客场景”,如果窗外的风景如画,即便是阳光灿烂的白天也该打开遮光的纱帘,如果别墅之间的距离过近,白天就该关上纱帘,晚上甚至要关上布帘。
基础场景,细化于对“谁”的理解。对于私密空间,在没有充分了解居住者习惯之前,只能细化到居住者的类型:老人、孩子或成年男女。
公共空间就需要着重考虑共识的基础场景。即便在后续的精细化定制过程中,要充分满足个性化的需要,也该只考虑在手机等辅助界面来完成。
基础场景,必须防患误操作——先本地,再异地,最后异层,以操作的结果能被“看到”为最佳。尤其是在公共空间。
例如,在公卫外,不要设置对卫生间操作的场景,避免有人在如厕时被误关灯。在厨房,不要设置对门外餐厅和起居厅操作的场景,以免新来的保姆按了面板,发现厨房的灯不亮会反复操作。尤其在楼梯口设置“离开本层”时,不要对封闭的房间进行操作。
当然,在智能面板上的操作指示应该尽量明晰,但也只能是场景名称或图形,理解的方式可能会因人而异。因此为了减少误操作,场景设置必须尽量避免误操作。
精细化定制的程度,取决于居住者自己发现的真实困境。只有理解了真正的需求,才能定制出适合的调整方案。
多年的经验表明,只有将生活四要素融入场景设置,先基础后定制,才能让智能家居发挥到淋漓尽致,才能让使用者体验到智能家居的伟大。
来源:物联之家网
现在,我们的冰箱可以告诉我们牛奶不多了,我们的门铃可以记录我们的访客,我们的音箱系统也可以“意外”地在网上订购玩具,而这些在十年前似乎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我们现在正处于物联网时代,在这里,这些设备已经普及开来,并且几乎无处不在。
物联网通常是指将网络添加到以前未启用网络的日常物品或设备。正如物联网创始企业Nest的创始人Tony Fadell评论的那样,物联网的一个标志是在“不受欢迎”的,有时又很“实用”的设备上工作(比如烟雾探测器、门铃和其他传感器),并通过网络连接添加前所未有的功能。
虽然消费者物联网因智能音箱、电视和家用电器的普及而备受关注,但随着企业利用网络跟踪昂贵资产并优化物流和制造,物联网也已经进入了广泛的企业中。
物联网在设备数量、产生收入和产生数据方面的增长令人震惊,但大多数预测都预计增长还会加速。预计2020年连网设备的数量将增长至500亿台,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销售的年收入将达到1.6万亿美元以上。
但或许最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4 ZB,而2013年仅为0.1 ZB。
在深入研究数据之前,值得花一点时间阐明我们认为哪些是物联网设备,以及哪些不是。在本文中,我们采用的定义是,即传统上不连接到网络的设备(“哑”设备),但现在已连接到网络,从而启用了一组新的应用。
例如,即使智能手机和电脑支持互联网,我们也不认为它们是物联网设备,因为它们“传统上”就是这样。另一方面,在本文中,支持互联网的烤箱将被视为物联网设备,因为该设备通常没有连接互联网。
考虑到这个定义,物联网市场的增长速度到底有多快?任何市场预测机构都有许多相互竞争的统计数据和预测,但所有这些数据和预测都表明增长速度非常快,甚至可能加速。
根据宽带和电视提供商行业协会(NCTA)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连网设备的安装数量预计将增长到500亿台以上,比2012年增长近500 %。
几乎每一个市场预测都显示,该行业在未来十年将增长到万亿美元以上。市场研究企业IoT Analytics的一个更保守的估计认为,到2025年,这个行业将增长到1.6万亿美元。
如果到2025年的1.6万亿美元收入似乎是一个激进的预测,那么请记住,到那一年,麦肯锡估计市场将达到6.1万亿美元,IDC估计7.1万亿美元,思科估计14.4万亿美元。
一个市场如何在十年内从相对较小的产业发展到几万亿美元的大产业?鉴于物联网的目标是用网络替代品取代经济中的每一项资产,该行业正在瞄准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消费者与企业
物联网不仅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而且还面向消费者和企业设备和应用。虽然消费者物联网设备经常受到大众媒体的关注,但企业物联网有潜力改变经济中几乎所有行业的运营。
在消费者方面,什么是最受欢迎的物联网设备?市场研究企业Walker Sands的一份报告显示了2017年美国家庭中各种连网设备的拥有量。虽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严格意义不算是 “物联网”设备,但它们也包含在下表中以供参考。
虽然不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那样受欢迎,但在美国超过20%的家庭中都可以找到流媒体设备、家庭自动化和智能音箱等最受欢迎的物联网设备。
让预测物联网市场规模变得困难的部分原因是,其中一些类别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以智能音箱为例,几年前几乎不存在的一个类别可能在2018年售出了5600万台,比2016年的销量增长了八倍,这是因为科技巨头亚马逊、谷歌和苹果已经进入了这个巨大的类别。
智能音箱可能会成为一个异常快速增长的类别,但它并不是唯一一个。例如,电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经从“哑”屏幕发展到可以通过直接功能或流媒体设备播放网络视频的显示器。而且有充分理由相信,在未来,几乎所有可以连接到互联网的消费者设备都会如此。
在企业中,物联网提高效率的承诺,是物联网在未来十年可能成为数万亿美元产业的预测基础之一。三十年前,了解您的资产在哪里,它们在做什么,错在哪里,这些都是成本高昂的问题。如今,鉴于低成本传感器和网络连接的激增,这种问题答案已经司空见惯。
企业中的物联网有三种主要使用情形:
▲监控和诊断:通过实时监控和诊断提高机器可用性。
▲预测性维护:实时获取通知并诊断警报和异常,以加速问题响应,而不会影响生产。
▲工业安全: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前,找出问题的根源,避免代价高昂的停机时间。
除了个别企业接受物联网之外,我们还看到以物联网为核心的大规模工业项目。研究企业IoT Analytics汇编了一份由1600个已知工业物联网项目组成的列表,并根据这些列表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工业物联网中的最大类别是智慧城市,它通常涉及交通监控、停车管理和其他应用项目,这些项目可以让政府分析其城市的运作情况。排在前三位的工业物联网使用案例是连网工业(非工厂环境中的物联网设备,如采矿作业)和连网建筑(通常使用监控来提高建筑能源使用效率)。
数据来了
无论是面向消费者、企业还是工业,物联网设备本身都会产生大量数据。正如预期的那样,考虑到物联网市场的急剧增长,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将是巨大的。
IDC表示,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目前正从2013年的0.1 ZB增长到2020年的4.4 ZB。
根据这一估计,物联网设备生成的数据在短短七年内增长了近50倍,这给负责管理这些数据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物联网执行官Steve Wilkes强调了企业因物联网数据爆炸而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
▲数据集成:将新创建的物联网数据与其他企业数据源(如日志文件、消息提示和事务数据)结合使用。
▲数据管理:目前,全球没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满足物联网设备未来的预期数据存储需求。创建一个数据管理流程来决定存储什么数据以及如何访问数据进行分析,这将为这些企业带来重大决策。
▲数据安全:物联网设备可以捕获消费者的高度个人数据和企业的高度专有数据。正如过去十年黑客行为所证明的那样——只要有数据,肯定会有人试图窃取这些数据。
结论
所有人都认为,物联网的增长将是指数级的,同时,预计在十年内物联网市场将从几千亿美元增长到一万亿美元以上。像智能音箱这样一个类别,几年前还是一个小市场,现在在世界各地的家庭中随处可见。随着企业投资于资产管理,未来这些资产将越来越具备监控、维护和优化目的的网络功能。
物联网革命就在这里,而且它只会变得越来越大。这意味着所有这些连网设备都有一个巨大的副产品,那就是数据。创建和部署物联网设备的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发现他们不仅在思考如何使用物联网设备,而且还在思考如何处理数据以及如何保护数据免受威胁。
从亚马逊推出第一款带屏智能音箱Echo show 以来,关于带屏智能音箱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除了屏幕外,带屏智…